0

联系方式

参展联系:021-3114 8748
参观联系:138 1785 1721
媒体联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邮箱:busexpo@sgexpo.cn

行业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全方位提升氢能供给力度

发布时间:2024-09-03 13:35:48  
0

国际氢能展获悉,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当前战略及未来方向。白皮书对氢能的阐述主要围绕提升氢能供给力度展开,提出完善加氢、加气站点布局及服务设施,推动化工、冶金领域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应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备化工产品等研发应用,探索氢能管道输送,在传统加油站、加气站建设油气电氢一体化综合交通能源服务站,围绕氢能等重点研发计划制定实施能源科技创新规划,新型储能和氢能技术加快发展。

白皮书系统阐释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导下,中国推进能源转型的政策理念和实践做法,全面介绍中国推动形成能源绿色消费新模式、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取得的积极成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全方位提升氢能供给力度(图1)

能源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需要在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稳中求进、久久为功。白皮书介绍,中国的能源转型,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节约高效、绿色普惠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积极做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携手各国共建可持续能源的未来。

白皮书指出,中国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加速向主体能源迈进,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强支撑,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支撑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六项任务涉及氢能

白皮书共有六项任务涉及氢能:一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提效。大力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加氢、加气站点布局及服务设施。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充电基础设施近860万台,加氢站超过450座。二是培育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促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工业领域以生产加热、烘干、蒸汽供应等环节为重点,实施高温热泵、电加热等电能替代,推动化工、冶金领域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应用。三是推动油气绿色转型发展。推进石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制备化工产品等研发应用。四是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协同发展。探索氢能管道输送,在传统加油站、加气站建设油气电氢一体化综合交通能源服务站。五是加强能源科技协同创新。围绕核电、油气等国家重大专项,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储能和智能电网、氢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研发计划,制定实施能源科技创新规划,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六是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技术。新型储能和氢能技术加快发展。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单槽3000标准立方米/时碱性电解槽研制成功,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设备开展工程验证。

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大到26.4%,较2013年提高10.9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发电总装玑容量达到29.2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58.2%。清洁能源发电量约3.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为39.7%,比2013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左右。十年来,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

能源含“新”量不断提升

白皮书指出,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能源含“新”量。

“我们重点做好三个推动。"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宋要介绍,首先是推动协同创新。中国依托能源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创新平台、重大工程建设,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健全关键技术攻关机制,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的有效融通衔接。其次,推动完善政策体系。印发了一系列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创新路线图和时间表,支持发展新型储能、氢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最后,推动加快成果转化。持续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示范,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参观报名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展位预定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