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联系方式

参展联系:021-3114 8748
参观联系:138 1785 1721
媒体联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邮箱:busexpo@sgexpo.cn

招标中标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将应用212辆氢燃料电池车,500公里续航已经历低温考验

发布时间:2021-09-15 13:48:12  
0

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赛时将应用212辆氢燃料电池车,用于客运服务,助力零排放无污染。赛后,这些车辆将用于区内、与市区连接的公交服务用车。


9月14日,北京市经信局举行“十四五”高精尖规划创新型产业集群-氢能媒体交流会。在大兴氢能产业园区,记者看到了即将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氢燃料电池车。


据北汽福田电池系统工程师王枫介绍,这是为冬奥会示范运营研制的一款9米燃料电池客车,该车采用了80kW燃料电池发动机,全气候耐极寒的动力电池,无动力中断的双电机驱动系统。车辆具备全气候、高环境适应性、低能耗、零排放、无污染的特点。


车内一共有6个氢瓶,可以在延庆加氢站“补给”,10-15分钟即可加满氢气,整车可以实现500公里左右的续航。“车辆已经过了去年冬天、今年夏天高温高寒的验证。”王枫说,车辆将为冬奥会提供服务,由于延庆赛区冬季气温低,去年的冬季验证是在海拉尔进行的。实验证明汽车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启动、零下40摄氏度存储的性能。


根据日前发布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北京将依托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程。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在延庆等山地赛区承担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运送服务。延庆赛区赛时燃料电池车的客运服务应用规模212辆,赛后车辆用于区内、与市区连接的公交服务用车。


2023年前,北京将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


背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窗口期已经形成


北京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绿色能源产业”。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北京将全面推进京津冀氢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涵盖冬奥赛时客运服务、港区作业、大宗物资运输等在内的10大应用场景体系,重点聚焦跨区域城际货运专线和城市冷链物流场景,推广车辆示范应用规模不少于5300辆。


北京市牵头申报了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并于今年8月正式获批为国家首批示范城市群。在4年示范期内,国家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示范城市群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大兴区等7个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山东省滨州市和淄博市等12个城市(区),在示范期内将紧紧围绕“车用在哪、氢从哪来、技术如何突破、产业如何持续发展”四大关键问题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研发制造领域的引领作用,构建北京-天津-保定-淄博产业发展链和北京-保定-滨州氢能供应链,在北京市延庆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分别打造冬奥、港区、矿石钢材和建材运输四大特色场景示范区。在示范期末,力争建立起“技术自主创新、产业持续发展、区域一体协同”的产业生态,构建形成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氢能是实现京津冀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重要领域。京津冀三地氢能产业发展目标一致,产业基础各具优势,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资源禀赋充分互补,产业优势主体集聚,应用场景高度契合,已具备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条件,产业跨区域、集群化的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北京聚焦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终端应用,打造氢能科技创新引领区;天津发挥发挥行业标准制定和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打造氢能示范服务先行区;河北立足氢源供给优势,打造氢能产业供给核心区。统筹推进京津冀区域氢能供应、整车制造和应用示范,实现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布局。


(来源:新京报)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