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联系方式

参展联系:021-3114 8748
参观联系:138 1785 1721
媒体联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邮箱:busexpo@sgexpo.cn

行业新闻

“氢”装上阵逐绿行

发布时间:2024-10-21 13:31:13  
0

国际氢能展获悉,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鸿氢能”)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一家以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分布式发电、制氢装备为核心产品的“专精特新”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2022独角兽榜单,202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4年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其产品填补了国内燃料电池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空白。

10月12日,在嘉兴港区召开的2024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招商会上,国鸿氢能发布了国内最大功率的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鸿瀚C240船用燃料电池系统。

这是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首款面向船用领域的大功率燃料电池产品,首次应用于全国首艘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引领航运业迈入“氢”时代。

从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商用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和系统生产线到自主研发的鸿芯GI电堆及鸿途G110系统,再到燃料电池电堆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国内第一……国鸿氢能竞速“氢”赛道,将总部从珠三角搬迁至嘉兴港区,练就“氢”功,打造“示范田”。

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难题

在9月24日至27日举行的第十四届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博览会上,中车CINOVA H_2新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全球首发,实现了氢能源在城际市域动车组上的工程化应用。该列车搭载了国鸿氢能最新重磅产品——氢能源智能城际动车组燃料电池系统。

看到企业自主研发的电池系统运用到全球首发的氢电混合驱动列车上,国鸿氢能董事长陈晓敏很是自豪:“我们凭借自主研发,赢得了国内外认可。”

10年前,国外巨头把持专利,中国企业被“牵着鼻子走”。当时,广东佛山、云浮两地重点发展氢能产业,陈晓敏抓住了这一机遇,创立了国鸿氢能。成立初期条件艰苦,但陈晓敏和当地官员对氢能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公司成立不久,就获得了300辆氢能车订单。这一订单也成为后续谈判资本,国鸿氢能成功引进了巴拉德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技术,并投资数亿元在云浮建了年产2万台燃料电池电堆和5000套系统的规模化生产线,成为当时全球产能最大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基地。

2016年,国鸿氢能开始攻坚技术瓶颈,组建了自主研发团队,开发燃料电池产品。这一年,电堆技术研发带头人燕希强、系统技术研发带头人刘志祥等一批国内外高层次氢能燃料电池专家先后加入国鸿氢能。

在国鸿氢能研发中心,刘志祥潜心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他是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曾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研制我国首辆燃料电池机车及世界首列商用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先是举家搬到广东佛山,现在又来到浙江嘉兴,自主研发这条路不好走,但我从未后悔过。”刘志祥眼神坚定。

2016年9月28日,国鸿氢能助力开通全国第一条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线路;

2017年7月1日,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正式投产;

2020年10月18日,国鸿氢能推出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并首次将燃料电池产品价格拉入“千元机”时代,掀开了整个氢燃料电池商业化时代的序幕;

……

一次次突破,国鸿氢能坚信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企业成立以来,研发资金已超10亿元,研发团队超300人。

持之以恒把产品做到极致

走进国鸿氢能车间,记者见到了一个和电脑主机一般大小的长方体,这就是氢燃料电池电堆。类似三明治结构的单电池组成的燃料电池电堆,加上辅助配件,构成了复杂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我们是国内为数不多将燃料电池系统乃至整车运抵漠河进行极寒试验的氢燃料电池企业。”国鸿氢能副经理李龙对每一次极寒测试都印象深刻。

2022年11月,这是李龙第三次带领极寒测试团队来到中国最北端漠河。“11月出发,第二年3月才回来,极寒测试要在最冷的那两个月进行。”李龙回忆道,当时气温在零下45℃左右。

低温冷启动和整车稳定运行是冬季使用场景下用户最关心的产品性能。这次测试在无PTC加热器辅助的条件下,完成了超过200次的低温冷启动试验。试验前,需要测试团队搭建台架,把国鸿氢能的G80、G110-003燃料电池系统放置在室外进行测试。

极寒测试小组领队韩维杰还清楚地记得,在户外搭建场所就要花费3天,即便戴上厚厚的帽子、穿上雪地靴、衣服裹了一层又一层,还是冷。

除了冷,还有惊险相伴。一次,在距试验基地70公里外的一处公路上,李龙和随行的一名测试人员遇到了突发情况,他们的厢式货车无法启动了,此时,天已经暗了下来。

“拿上工具,到车底去看看。”

“帮我把手套脱掉,不然没法修。”

“老李,太冷了,我动不了了,快把我推出去。”

……

零下30℃,两人在雪地里待了整整2个小时,才找到了车辆发生故障的原因,原来制动管道因为极寒天气结冰了。回到车里时,脸已经冻得发紫,甚至眉毛和睫毛都结冰了,他们只能不停地搓手取暖……

“产品测试,必须做到极致!”极寒测试一次要花费200万元,需要完成冷启动标定、性能、气密性、氢耗及续航里程等试验项目,试验细则超20项,每辆车的测试行驶里程要达到3000公里。

正是在持之以恒中做到极致,让国鸿氢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19年起,国鸿氢能逐步深入参与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电堆的规范、要求以及绿色制造等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已参与或承担并发布的国家标准(国标)、团体标准(团标)超过30项。

一条产业链激荡新动能

2019年,国鸿氢能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在嘉兴港区打造美锦国鸿产业园项目,并于2022年将总部基地落户嘉兴,完成了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搬迁。

“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地方政府和长三角区域合作伙伴的支持,我们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他们。”国鸿氢能总经理杨泽云坦言,这是企业“牵手”嘉兴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嘉兴作为浙江首批发展氢能产业的试点城市之一,化工产业雄厚,嘉兴港区已形成年总产工业副产氢产能近15万吨。对国鸿氢能来说,这是利用新技术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优势。“另外,我们在国内采购的零部件,来自长三角的供应商占比超60%,这不仅节省了运输成本,而且遇到技术问题,可以直接‘串门’,非常方便。”国鸿氢能供应链经理宋金伟说,有些零部件需要定制,供应商40分钟就能赶到现场。

这样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上下游产品的技术性能,更能稳定生产企业的供应链,最终实现共赢。2021年,国鸿氢能全资子公司上海鸿芯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成立,这是国鸿氢能布局长三角以及上海氢能示范城市群的重要举措。

作为氢能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国鸿氢能联合嘉兴港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并推动氢能示范项目建设,共同打造氢能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也催生了“1+1>2”的综合效能。目前,国鸿氢能正聚焦产品研发,开展“3个总部研发和数据中心、N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我们从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拓展至轨道交通、船舶、无人机、矿卡等多个领域的氢动力产品,并推进制氢装备、发电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杨泽云对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参观报名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展位预定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