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联系方式

参展联系:021-3114 8748
参观联系:138 1785 1721
媒体联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邮箱:busexpo@sgexpo.cn

行业新闻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我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核心区

发布时间:2024-10-25 13:42:47  
0

国际氢能展获悉,“从全国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西部重点地区集聚发展态势。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地区氢能企业数量遥遥领先,成为中国氢能产业集群版图核心区。”近日,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外商企业投资协会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报告》发布人--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表示,未来要探索出以专精特新群为特征的精益创新模式和以超大规模集成制造+专业化的氢能产业治理体系。

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创新能力较强

《报告》构建了包括产业规模、集聚实力、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等4个一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表明,中国氢能产业集群前20强呈现三个阵列,第一阵列为北京和上海,第二阵列包括深圳、苏州、广州、成都、郑州、杭州、南京和武汉,第三阵列包括天津、佛山、重庆、无锡、大连、嘉兴、西安、温州、东莞、宁波等城市。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氢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较强。比如,2023年,北京市、江苏省和广东省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位列全国前三。其中,北京市氢能产业以1724件授权发明专利居于榜首,占全国氢能产业授权发明专利的18.56%。

以苏州为例,截至2023年底,氢能产业产值已突破200亿元,共建成11座加氢站,数量位列江苏省第一,占比近 37.93%,其中8座已投入运营。截至目前,苏州共拥有氢能产业链企业超200家,规上工业企业近30家,基本覆盖了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研发生产与整车等氢能产业链各环节。

“此外,从融资能力来看,北京、上海、苏州占据前三名。”沈体雁说。

政策规划驱动 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城市

根据集群发展、氢能应用、加氢站等指标,综合当地的氢能产业政策支持、产业配套、氢源禀赋、应用场景等条件,《报告》筛选出了我国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最具潜力城市--合肥、南通、常州、长沙、淄博、扬州、潍坊、烟台、济南、青岛。

“上述城市基本都是在政策规划驱动下的潜力股。”沈体雁分析称,比如,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是山东“氢进万家”的参与城市,正在建设的氢能高速--济青高速,将城市连接在一起,使其共同发展。城市及邻近地区都有较好的工业副产氢基础,如淄博齐塑环保氢气充装项目、齐鲁石化首套氢气压缩充装项目等除满足本市需求外,已能够向周边城市供应燃料电池氢气。

《报告》显示,合肥、长沙两座城市在技术积累、人才储备、产业基础方面都有优势,还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这两个城市的氢能产业集群发展拥有良好前景。

“南通、常州、扬州等城市与上海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协同发展形势。”《报告》预测,随着《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南通、常州和扬州等城市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可观。

氢能产业市场化仍需突破瓶颈

不过,氢能产业领域仍有瓶颈有待突破,如储运成本急需降低、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升级,氢能多场景应用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此,《报告》建议,首先要科学布局,强化政策引导。研究完善氢能产业发展奖补政策,设立氢能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引进及扶持氢能产业科技创新、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氢燃料电池车辆购置和运营的企业和机构,加大对氢能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其次,要集群发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围绕氢能产业链积极部署创新链,聚焦提升氢能产业基础创新水平以及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多个氢能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基地,构建成体系、多板块的氢能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生态圈,大力提升氢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氢能短板补链、优势领域延链、前沿领域构链。此外,还要围绕氢能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需求,鼓励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加大氢能人才培养,拓宽人才引进通道,培育高素质氢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最后,需紧跟发展趋势,抢占创新先机。集中多方力量,将我国打造成氢能技术研发高地,加强前沿重大理论研究和能源储运等关键技术攻坚,打造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率先抢占全球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参观报名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展位预定

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6542号